陳述中國發展的“綠色態度”,從北京世園會說
來源:環保在線 日期:2019-10-10 閱讀()
“讓人民群眾享有美麗宜居的環境”

2019年10月9日,為期162天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式閉幕,上述這些話言猶在耳。
時評:2019北京世園會于媯水河畔向世界展示了具有創意的綠色生活方式,其舉辦的意義已經不局限于花卉園藝的展示,更是世界生態文明互鑒合作的平臺。
時評:2019北京世園會雖然已經落幕,但是經久不衰的“禮贊”無疑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綠色遺產。
時評:“綠色生活、美麗家園”的主題永不落幕。
綠色滿園關不住,一枝獨秀“中國美”。
我國追求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、生態和諧發展的“中國印記”又一次在這樣世界矚目的舞臺上綻放了盛世華彩。就連閉幕后的世園會園區都將以“循環利用”的姿態投入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建設中去,同時與北京冬奧會相關活動銜接,協同延慶打造產業發展高地。
全面貫徹生態文明建設思想,就是要這樣從每一個細節著手,才能期待源遠流長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到變革,就是一部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奮斗史。
論政策法規——新環境保護法、三個“十條”、排污許可證制度、生態保護紅線、河湖長制、洋垃圾禁令、生態環境補償制、雙積分制、環境稅等,頂層設計編織密不透風的網。
論行動措施——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碳交易市場、鼓勵推廣環責險、加快建設“無廢城市”、做好地域性清潔供暖、三大戰役升級為七大攻堅戰、建設海綿城市等,密集行動成為有的放矢的箭。
論重點盯防——從黑臭水體治理、海洋微塑料治理、長江經濟帶治理、危廢處置、污泥處理,到水源地保護、秸稈禁燒、重金屬、施工揚塵等,踩點疑難雜癥和主要矛盾點。
論環保督察——毫不猶豫要單獨立項,據生態環境部公開消息稱,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“回頭看”累計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15萬多個,成績斐然。
論實質進展——
我國建立了2750個自然保護區;
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22.96%;
2018年全國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8.6萬件,罰款總數152.8億元;
PM2.5平均濃度6年內下降了41.7%;
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濃度6年內下降了60%;
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4.3%;
單位GDP碳排放強度15年內降低了45.8%;
7成以上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;
全國地表水Ⅰ-Ⅲ類斷面占比提高到了70%以上;
城市污能力已經超過1.6億立方米/日;
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設立了1436個監測點位......
論綠色生活——你騎過共享單車嗎?你在支付寶上收集綠色能量了嗎?你試過在線繳費嗎?你學會垃圾分類了嗎?你習慣移動支付了嗎?你收到過快遞綠色回收箱嗎?悄無聲息,你已經是個環保人。
共建、共惠,齊建綠。“讓人民群眾享有美麗宜居的環境”的承諾鏗鏘有聲。